当前位置:新职网 > 热门职位 > 教育类

课程开发设计的步骤

来源于 新职网 2024-06-07 11:54

课程开发设计的步骤

一、确定课程目标

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,主要来源于社会、学科、学生发展需求的研究,是关于课程结束之后学习者身心预期发生变化的说明。即预想的课程结束之后,学生身上应该发生的变化,它规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,也是确定课程结构、评价课程以及进行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。课程目标是实现教育目的、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,是课程编制过程中的首要环节。

二、选择课程内容

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,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必要条件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。课程内容的选择还要遵循几个原则:

1. 基础性原则。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包含两层意思:一是向后的基础性——课程内容要能为未来的课程打好基础;二是向上的基础性——课程内容要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。

2. 时代性原则。课程内容要反映时代的特点和要求,能反映当代科学技术、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,不断更新课程内容,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。

3. 生活性原则。课程内容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,选择学生熟悉的、感兴趣的、具有探究性的内容,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意义、生命的价值。

4. 发展性原则。课程内容要有一定的弹性,体现可选择性,既关注共性,又关注个性,为学生的发展留有余地。

三、制定课程标准

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、课程目标、内容目标、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。它既是编写教材的重要依据,也是开展教学和评价的直接依据。

四、组织课程内容

组织课程内容的过程,实际上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安排的过程。一般来说,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:

1. 按照逻辑顺序组织课程内容。这是组织课程内容最常见的一种形式,它以概念或事实为逻辑起点,以判断或推理为逻辑展开,以理论体系的形成或知识系统的完成为终结。这种逻辑顺序既体现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,又符合人的认知特点。

2. 按照心理顺序组织课程内容。它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,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,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。它不仅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,而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。在课程设计中,往往需要将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结合起来。

3. 课程内容组织的系统性。课程内容是一个系统,系统中既有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,又有要素之间的区别与分工。在组织课程内容时,应努力寻求并确定各要素之间的最佳结合点,通过精心构建严密的逻辑体系或框架结构,使课程内容诸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这不仅可以避免因内容的交叉重复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,而且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内容的连续性和一贯性。同时还要注意到,课程的逻辑结构既要严谨又要简洁明了;内容的表述既要注意共性又要照顾个性;信息的传递既要有准确性又要防止超前或滞后。

登录后参与评论